关于“技术公益”,清华大学的老师和行业专家们怎么看?

2022-11-25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11月20日,第四届腾讯AND服务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腾讯联合多家院校、企业、媒体,共同发布技术公益深度调研报告《公益事业新版图之技术公益人才篇》。报告着眼于技术人才的公益情感和公益意愿,探究技术人才参与公益的影响因素,从而推动更多的专业技术力量主动参与,发现并解决社会痛点问题。

  技术公益调研项目顾问、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表示,双方工作团队在技术公益的概念构建、调研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期望通过这次的调研项目,引领和推动更多的人发挥专长,促进公益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隋康尼、博士研究生金安园作为调研组成员充分参与其中,访谈了清华大学季林红、徐迎庆、徐紫薇等多位老师,以及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何川、恩启科技CEO王伟、索诺瓦集团中国创新中心高级总监管晶晶博士、首都之窗运营管理人员赵佳美博士等多位专家和技术个人,获得了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和创新示范案例。

技术公益调研报告封面.png

 

  以下为部分专家和技术个人在深度访谈中的观点: 

  季林红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与生物机械研究室主任、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是要伴随社会结构变化进行调整,利用专业技术解决社会难点、行业痛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在康复辅具领域的工作主要是机械设计,近些年已经逐步调整为康复工程技术方向。整个过程也创造了很多创新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关键技术空白。

 

  徐迎庆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管委会委员——公益事业,不能只依靠资助、赞助来发展,也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要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我们研发出了一款盲人用计算机,可触摸盲文、图形图像以及播放声音,解决了目前极度缺乏帮助盲人有效学习和理解图形信息的工具和设备的问题。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等。

 

  何川,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中国盲文图书馆副馆长——残障群体参与无障碍公共事务很关键,能让服务提供方很好的了解残障者的需求,打造出更好的产品。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专门招聘视障人士作为技术团队成员,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和团队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服务工作。

 

  王伟,恩启科技CEO、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利用创新科技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行业专业化程度,让广大孤独症家庭获得更好的康复服务。孤独症群体数量庞大,康复需求迫切,基于我在清华美院交互媒体研究所多年人机交互方面工作经验判断,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能够规模化、体系化助力孤独症康复领域发展,所以就坚定转型投身到这个领域。

 

  赵佳美博士,首都之窗运营管理人员,2022年冬奥组委技术部专员,BCBA(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公益事业中,技术非常必要,但人的思想观念更重要,尤其是面向特殊群体领域更是如此。我在两年多以前,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就读了清华大学开设的“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同时在工作中也涉及网站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与推广工作。这些经验让我体会到,必须了解、重视残障群体需求,才能让原本“冷冰冰”的技术充满温度。

 

  管晶晶博士,索诺瓦集团中国创新中心高级总监——利用专业特长参与社会公益,能体会到更多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公司非常鼓励员工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我认为这是树立企业文化一种很好的方式,会让员工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只停留在一项工作或一份收入本身。

 

  惠云,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工程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通过技术的创新解决问题,会不断获得技术增益和自我认同感。在参与清华无障碍大会直播工作前,我们团队对残障需求和信息无障碍技术非常陌生。接到这项任务后发现轮椅使用者、听障、视障等需求都不一样,许多细节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但最终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任务,也让我们在技术上、观念上有很多收获。

 

  欢迎点击查看《公益事业新版图之技术公益人才篇》全文,了解更多观点和调研数据。链接https://research.tencent.com/report/zgv


All Right Reserved ©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2018 ICP备14033128号

联系电话:010-62798379

邮箱:adi@mail.tsinghua.edu.cn

扫描关注微博

扫描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