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和彦:设计对原住民社区建筑的影响——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岩手县灾后临建项目的验证

2017-04-15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会议介绍:2017年4月14日,“清华大学-东京大学无障碍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年会”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举行,会议共邀请到来自中日两国160余名的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及社会爱心人士参加。来自东京大学的西出和彦教授、松田雄二副教授,和全国无障碍专家顾问吕小泉、无障碍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等分别进行主旨演讲,从通用设计、无障碍应急疏导、老年人居住选择、盲人触觉图像研究等内容,跨学科多角度的为所有参会者带来一场丰富的无障碍学术盛宴。


设计对原住民社区建筑的影响——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岩手县灾后临建项目的验证 

西出和彦  东京大学建筑学教授

1586405363500098959.png

 (说明:下文依据西出和彦教授现场发言整理)

研究背景

  2011年在日本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在这个大地震当中,有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生命。东京大学高龄社会综合研究中心在该地区的灾后重建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日本是地震非常多发的国家,经常会发生地震。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冲击力很大,地震带来的受灾情况非常严峻,很多人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生命。日本进入了超高龄化的社会,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灾区需要很多临时的活动板房供灾民居住。

  但是回首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有6000多人失去的生命,那个时候灾后也建立了很多的临时活动板房。但是后来发现在活动板房当中不少是独居老人,孤独的去世的老人有260多位。这个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原因很多。其中,因为活动板房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独居于此,没有其他可去的地方,可能因此导致了这些独居老人孤独去世的原因之一。

十多年以后又出现了东日本大地震,当中大概有18000多人去世,之后很多人很无奈必须去住活动板房。考虑到有200多人在1995年阪神地震活动板房中孤独去世,我们日本的学者进行反思,在之后的活动板房建设中去考虑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东京大学高龄社会综合研究中心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报告。

 

临时性住房所存在的问题

1586403812872081191.png

 图1  日本东北地区的延寿、宫城、福岛有很多受伤、去世民众的数据

  建筑物被海啸冲走了,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房屋。在很短的时间内,需要去建大量的活动板房。事实上所建设的临时活动板房,特别是延寿县作为当时受到海啸灾难最大的区域,需要建设13984栋。

  在神户、阪神大地震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反思,过去在1995年时候,我们建的临时活动板房是不可行的。因为2011年建设活动板房的时间非常紧迫,需要入住的人非常多。当时迫于无奈,还是沿袭了1995年建设活动板房的经验,需要大量快速复制建设,当时建起来了。

1586403895779025502.png

图2 日本延寿县、宫城县、福岛县所需临时活动板房数量


  过去的活动板房有很多问题,每个活动板房都有统一的格局。入住家庭的组成也特别相似。如果说让老年人集中在一个区域,年轻人集中在一个区域居住,有这样的情况。在日本,住宅原来应该是做向阳的房间,北边通常是大门,即入口、玄关。很多房子很密集地排列在一起,之间的间距也非常短,入口是面向同一个方向的,但是朝北。

1586403925884063493.png

图3 密集排列的同样户型的板房

  其中也会涉及到无障碍的问题,日本的门坎会比较高,在门口大概是400毫米的高度,这是一个障碍,应该需要进行无障碍化的改造。地面有很多碎石,因为时间紧,也没有做道路的硬化。不仅仅是障碍的问题,还有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和身体上有残疾的残障人士,进出自己的门口不是很方便。


解决方案

  针对板房建设中的此类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我们进行了调研,然后提出改进意见。首先,房屋结构的问题。很多人由于行动不便,因而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尽量让人们在出屋的时候增加邻里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房间内部还要设计一个类似于客厅一样的公共空间,让大家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并且将门口400毫米的高度降低。最后,形成多种方式的融合性的设计方案,共有A、B、C三个户型。例如针对独居家庭,混居家庭,以及老年人居住的家庭。

 

1586403978104005869.png

图4 密集排列但有不同户型的板房

  进口玄关的地方,充分地考虑到大家的沟通需求,为促使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多走出房间和他人进行交流,所以在各个方面进行了考量。作为无障碍的试点,在室外的人,还包括在房间内的人,特别是残障人士,无论是走在外面,还是在房间里居住,大家都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保护。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最终也得到了一些成果。

  入口处和房间内的地板是同一高度,尽量把一些具有高差的地方去除,都采用木制材料。由此让老年人,还包括残疾人能够非常畅通地行动。同时在房间内,包括临时性的移动式住宅,将其房间内部和外部进行连通。

 

1586404007269087440.png

图5  起居室与各房间、外部空间可无障碍通行

 

  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区域不仅有住宅,同时还有一些协助运营的机构等。这些在临时性的住宅区内也是非常必要的。坐轮椅的人们也可以非常通畅地到辅助中心,如商店等。如果住宅周围没有一些可以购买东西的商店,大家就不愿意到屋外进行户外活动。作为居住在这个区域的人,提供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和休憩的场所也是有必要的。

 

1586404038396040302.png

图6 位于釜石市的一个项目

 

  这些区域的木制移动板房,里面还有很多的植物,很多在这里面住的人把这些植物作为装饰物拿到屋外,和周围的人共享。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实验观察,看是不是通过这样的努力,让住到附近的人可以进一步彼此交流。并进行了测算,看到底有多少人从陌生人变成熟识,附近的人可以结交多少新的朋友。

  在实际推动的项目中,由于房间内部非常狭窄,所以人们就希望更多地到屋外活动。我们考虑如何通过努力,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有一种认同感,认为我就是住在这里的一个成员,或者是一位主人。比如说把椅子放在屋外,这个椅子我可以想象是人们用来坐的。通过这样小小的尝试,可以在周边地区增进大家的交流,大家可以坐下来聊聊天。主要是让人们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

 

1586404081061084833.png

图7 居住者放在屋子外面的物品

 

  显而易见,通过这样一些关于住宅模式方面的努力,大家增进了交流。数据显示,很多人都是开始增进交流,交流次数和时间都有所提高和延长。结交的朋友也在增多,整体效果很明显。

 

1586404111299092337.png

图8 社会的相互作用:互动频率、互动时长

  在现场调研过程中,很多受访者反映,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希望能够到外面和人们进行接触和交流。为此我们进行了上述努力,确实也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1586404138478002656.png


图9 关于空间使用和人际互动的结果

 

  在这种结构的布局下,很多家庭都增进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大家有一种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的感觉。在这样小的范围内,不仅是在家庭内部,整个的社区间,大家也增进了交流。彼此之间的房间玄关采取正对的设计形式,让人们见面的机会增多,由此可以增进大家彼此的交流接触。而且让大家可以享有更多的共享空间,这同时也实现了提供这样设计方案的初衷,增进大家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机会。

  通过这样看似非常小的努力,但是从结果来看确实有非常大的影响,给人们之间的一些交流,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重新构成创造了新的机会。

All Right Reserved ©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2018 ICP备14033128号

联系电话:010-62798379

邮箱:adi@mail.tsinghua.edu.cn

扫描关注微博

扫描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