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无障碍】《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跨学科系列公开课圆满收官

2022-01-21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2022年01月20日晚上,由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为期2个多月的非常无障碍沙龙(Universal Accessibility Dialogue)——《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跨学科特色公开课圆满收官。该课程主要以线上的方式举行,共21门课程、40多学时,内容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公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每次课程邀请1-2位清华大学以及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系统的分享孤独症谱系障碍所涉及的社会融合、诊断与评估、康复干预技术等领域的知识与见解。


    公开课是两院合作开设的《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项目的跨学科支撑课程。本期公开课也是2020年秋季班的全体学员必修课。同时为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公开课对清华大学师生及关心孤独症领域发展的社会人士免费开放。公开课的举办获得了孤独症家长朋友们的高度认可,也被行业内人士称之为国内首个专业跨学科课程,这也正是应和了设立公开课的初衷,能更好的推动和提升社会各界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为相关群体提供一个更加包容、友善、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非常无障碍沙龙——《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跨学科特色公开课 海报.png

图 非常无障碍沙龙——《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海报

 

 

课程安排

 

2021年11月13日星期六09:30-11:30

开课仪式致辞:

刘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王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邵磊,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

 

第1讲:数据决策——构建有效的康复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

内容简介:面对孤独症这样一个发病率高达1%的病症,诊断延误,早期干预率低,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在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里,如何让科技带来创新、创新引领变革,让专业人士的经验沉淀成数据、让数据来引导决策,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当下赋予我们的机遇。本次分享主要探讨数字化技术对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的革新和影响,以及康复教育从业人员在“数字化”大趋势下如何增加组织和个人竞争力,从而为孤独症群体提供有效且长期的支持。

授课专家:徐紫薇,特殊教育博士,委员会认证行为分析师-博士级(BCBA-D)。就职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担任孤独症康复研究项目的学术负责人,参与教育培训项目《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发和授课,并为孤独症相关的跨学科研究和产学研转化项目提供技术创新平台。兼任恩启特教平台的教研总监,负责为恩启 · IDEA教研中心的早期密集和学前融合项目提供教师培训和督导,并为VB-MAPP评估助手(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等康复教育软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到目前为止,有多篇学术研究被收录于核心英文期刊杂志,为语言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以及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循证支持和咨询经验。

 

第2讲:孤独症儿童的听能管理

内容简介:本讲座将介绍孤独症儿童群体的听觉加工特点,如何对其听觉功能进行临床诊断和评估,以及康复中怎样使用辅助工具提高其效果。本着循证实践的原则,此次讲座将结合临床案例、研究证据进行阐述。

授课专家:管晶晶,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注册听力师(CCC-A),曾担任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现就职于瑞士索诺瓦集团中国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人员专业背景覆盖声学,电子工程学,听力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康复学等,主要从事助听设备(助听器、人工耳蜗、无线辅助设备)及听觉健康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关怀中国人群。中心研究成果已发表多个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

 

11月24日星期三19:00-20:30

第3讲:《民法典》时代孤独症患者的权利保护

内容简介:本讲座内容包括涉孤独症患者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孤独症患者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孤独症患者的监护、孤独症患者的人格权保护等相关内容。

授课专家:侯雪梅,北京大学民商法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工商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及十佳班主任。担任北京市电子商务法学会理事、北京市企业法治研究会理事、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法律维权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民法总论、合同法、担保法、侵权法、物权法。

 

11月27日星期六09:30-10:30

第4讲:肠菌移植对自闭症的治疗作用

内容简介:讲座主要介绍肠菌移植定义、发展历史、国内外应用情况,以及肠菌移植在自闭症中的临床实践。

授课专家:刘晓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研究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生理科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熟悉菌群移植供体筛选体系、移植方式、肠菌胶囊制备、肠菌液制备、肠菌移植适应症等。主要从事肠道菌群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北京朝阳医院“朝阳新星”人才。

 

12月06日星期一19:00-20:30

第5讲:孤独症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内容简介: 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变异性大,讲座会介绍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特征,以及语言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讲座也会介绍如何使用智能化的手段去精准检测该特殊群体的语言与认知发展(尤其是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孤独症儿童),如何做到科研和临床的紧密结合。

授课专家:周鹏,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认知实验室主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认知科学博士 (儿童语言认知与发展方向),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语言习得、发展性语言障碍、孤独症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等。

 

12月09日星期四19:00-21:00

第6讲:全生命周期的大脑疾病的预防与应对

内容简介:全生命周期的大脑疾病各有不同。儿童期的孤独症、多动症,青春期的焦虑与抑郁症,成年人的压力应激相关的慢病,以及老年期的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会不同程度损坏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导致消极的情绪、挑战性的行为、碎片化的睡眠、负性的人际关系,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与生命尊严,甚至导致过早死亡。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学多维度进行大脑疾病的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会在本次讲座中与您充分分享。

授课专家:王春雪,主任医师、博导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副会长与神经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协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第7讲: 2020年美国国家孤独症专业发展中心(NPDC)循证实践报告解读和建议

内容简介:孤独症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需要有循证依据支持,对使用的干预方法文献的分析和总结非常必要。孤独症专业发展中心(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enter on ASD,NPDC)和北卡罗拉那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UNC)发表于 2020年的“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Youth,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报告中)提出了28种有充分循证依据的聚焦干预法(focused intervention practices, FIP),本讲座将对这些FIP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临床工作者及时掌握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措施,为做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

授课专家:李海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儿童发育障碍与干预学组组长等社会职务。擅长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性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各类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及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顽固性抽动症等各种疑难症的诊治。近年来参加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担任多家医学学术读物的编委和审稿专家。主参编写多本儿童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专业教材,并参与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南及专家共识。

 

12月11日星期六09:30-11:00

第8讲: 母亲生物社会环境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讲座主要介绍母亲孕产期和产后有哪些因素对母亲的健康和行为有影响,对孤独症的发病有影响,和遗传因素如何交互作用,如何预防和干预。

授课专家:张嵘,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 Ph.D.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联合创始人。研究方向为孤独症的发病与治疗机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卫健委行业专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等8项,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及中国实用新型专利5项,著作权1项,主编国内第1部从神经科学与医学视角解读孤独症的专业著作《孤独症谱系障碍-医学前沿与研究进展》,并发表多篇中英文特邀综述。

 

12月15日星期三19:00-21:00

第9讲: 梦境艺术疗愈在感知障碍群体干预中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课题基于梦境与情绪相关基本研究理论,结合心理学、睡眠科学、艺术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展交叉研究,通过对梦境中情绪的可视化的艺术化解读分析,探知人在梦境的感知和意识中所反应的自我、他人与社会相关的联结。将梦境疗愈与艺术心理疗愈相结合,借助梦境可视化的无障碍创新设计产品,从潜意识的梦境中针对情绪做出调节,以开启关于睡眠以及意识交流障碍患者等新的治疗途径。

授课专家:陈赟冰,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博士后,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现于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进行神经美学、梦境可视化与艺术创新疗愈等交叉学科研究。

 

第10讲: 心智障碍群体社会融合的公益实践——以WABC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为例

内容简介: 以WABC艺途公益基金会十二年的发展为例,讲述基金会针对心智障碍群体从艺术疗愈到社会融合的实践探索路径。解析WA BC“小朋友画廊”刷屏事件背后的机构危机,以及事件之后的机构转型选择,对心智障碍群体社会融合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探索。

授课专家:陈虹,WABC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执行顾问,推动WABC的心智障碍融合项目专业化发展。南京邮电大学社会工作本科,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硕士,社会工作师。复旦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校外导师。十三年公益行业从业经历,历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人,教育公益机构负责人等职务。

 

12月18日星期六14:00-15:30

第11讲: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融合教育实践

授课专家:邓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国际特殊教育协会”成员及中华区协调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9年全球教育监测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12月22日星期三19:00-21:00

第12讲: 现代技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

内容简介: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医疗领域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以它对大脑的深度解读,吸引着来自包括埃隆马斯克等众多科技先锋的关注,成为脑科学研究的前沿。对于儿童脑与神经发育障碍的典型疾病——孤独症, 现代技术能做什么?我们又能以怎样的方式为这一人群提供帮助?以上相关内容将是高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

授课专家: 高小榕,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脑与神经科学的研究三十余年,主要研究重点是神经工程学。研究出并实现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以高传输率和准确率,居于该领域学术前沿,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Google学术检索引用次数超万次。

 

第13讲:孤独症早期筛查和识别的研究进展

内容简介:孤独谱系障碍患病率增速明显,目前处于无药可医的困境,90%以上的重症患者均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早期康复训练(3岁以前)是目前循证证据支持的干预方法,但由于孤独谱系障碍的异质性表现,传统早期筛查和评估方法给临床诊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医学的融合,影像学,眼动等客观指标的探索等为早期筛查和识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授课专家:陈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委员。自读研究生开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神经发育障碍的临床诊疗及临床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5项,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12月29日星期三19:00-20:00

第14讲: 新时代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发展焦虑和时代责任

内容简介:孤独谱系障碍患病率增速明显,康复需求井喷式增长,与之伴随的是康复服务供给侧也有巨大的增量和变化。国家政策支持下,医疗单位、教育部门对谱系障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快速提升,加上资本对这个行业的参与,对传统康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要求和压力陡然而至。如何看清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提前准备迎接历史责任,对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至关重要。

授课专家:王伟,恩启特教平台创始人,原清华美院交互媒体研究所副所长。十三年孤独症产品研发及行业从业经历,中国残联康复协会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学前教育协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2年01月08日星期六09:00-11:30

第15讲: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Pos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 Supports ,PBIS)

内容简介: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PBIS)是含普遍支持,针对预防,个性化干预三个层级的整体架构,在美国学校用以解决学生的行为和社会情绪健康问题。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不聚焦于反应性与惩罚性方法,而是建立由数据驱动的预防系统和实践方法。当使用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时,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所有学校利益相关者都将参与到这个整体框架中,几十年来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基于实证不断发展。本次讲座将主要讲积极行为干预与支持的第一层级普遍支持的相关内容。

第16讲:美国自闭症干预

内容简介:在美国,自闭症的干预措施各不相同,部分是取决于影响资金和政策的美国组织。本次演讲将探讨美国教育实践和与自闭症患者相关的具体干预措施,将聚焦于行为分析干预措施。

授课专家:Krystal Kennedy博士是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应用行为分析项目负责人。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学校的行为干预,积极行为支持和自闭症研究。她同时是委员会认证行为分析师-博士级(BCBA-D)和田纳西州许可行为分析师。她有多年为有特殊需求人群服务的经验,并教学和督导导学生研究生成为委员会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教授的课程涉及行为评估、行为改变程序伦理和个案研究。她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完成了应用行为分析(ABA)课程,在成为行为分析师之前,她曾是田纳西州农村地区的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她目前是国际行为分析协会、特殊儿童委员会和田纳西行为分析协会的积极成员。

 

2022年01月13日星期四19:00-21:30

第17讲:如何通过阅读让孤独症儿童变得更善于社交

内容简介:阅读作为儿童的语言、社会能力和情商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走进孤独症儿童的内心,将它们慢慢地带入一个共享的世界。首先,我们将介绍孤独症儿童早期阅读发展的五个阶段,然后我们将针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教授提升孤独症儿童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授课专家:王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并在密歇根大学和香港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的早期认知和言语能力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孤独症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发展路径、孤独症儿童及家庭积极心理教育。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并著有多个著作篇章。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同时担任10余部期刊评审。

 

第18讲:“接纳尊重 塑造”——孤独症儿童成长手帐

内容简介:作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成员,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孤独症”、如何开展孤独症儿童训练(干预)以及孤独症儿童训练(干预)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

授课专家:立昭,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一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并不具有深厚的孤独症儿童干预理论知识,也不具有丰富的孤独症儿童干预实操经验。不鸡娃,不躺平,以接纳和尊重为基础,以ABA为基本理念,解决问题、塑造行为,努力过好与孤独症为伴的每一天。

 

2022年01月20日星期四19:00-21:00

第19讲: 交互设计与技术在孤独症康复教育中的应用

内容简介:交互设计关注人机及人人交互过程中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特征的研究,从而促进面对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信息交流与认知发展,提升服务品质。讲座介绍交互设计和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孤独症康复及融合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授课专家:张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无障碍研究院孤独症项目部主任。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专家,文旅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交互设计学科发展现状及学科建设研究”负责人,文化部 “数字文化体验空间的构建研究”课题负责人。近年来关注孤独症康复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结合互联网、新媒体、自然交互、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手段,致力于孤独症康复技术进步和康复教育体系建设的创新研究。

 

第20讲: 大龄自闭症人士终身康养(小镇)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介绍:一群大龄自闭症孩子家长,为解决孩子终身养护问题,集资建立起国内首家服务于自闭症及其他心智障碍人士的永久性综合康养社区——金寨星星小镇,讲述星星小镇发起,建设、运营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授课专家:杨君,岳亮妈妈,一名大龄自闭症孩子家长。曾为法律行业从业人员,后辞职陪伴孩子成长,现热心于与自闭症孩子未来安排相关的公益事业。

 


 

 关于我们

 “非常无障碍”沙龙(Universal Accessibility Dialogue),是一个将理念、学术与实践充分融合的交流共享平台。由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于2018年初创建并定期举办的沙龙活动,旨在以立体的、多维的、交叉的视角,邀请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等领域的人士,针对无障碍发展,向公众分享具有启发性、创新的观点,不拘泥身份、专业、资历,强调人人可创新、交叉促创新、共享推创新。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Accessibility Development Tsinghua University),定位于国家新型特色智库与交叉学科创新平台。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支持、清华大学批建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起,联合美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械工程系、社会科学学院共建,依托于清华大学智库中心管理。无障碍研究院以一切在行动、感知等方面存在不便的人群为中心跨学科开展问题研究,包括残障人、老年人、儿童以及身体受伤者等各种群体,研究问题涉及公共政策、法律、设计、技术、产品、教育等方面,通过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社会协同,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巨大的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塑造和提升我们生活环境与生存质量。2019年5月16日,无障碍研究院荣获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singhua Unversity)成立于1985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第一所继续教育学院,目前是清华大学专职开展继续教育的实体机构。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团队,致力于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专家、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推广者。截至2020年底,学院共计培训面授学员逾110万人次,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学员逾570万人次,其中自2003年开始的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卫星、互联网开展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受益学员逾400万人次。2021 年,学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是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撑,面向社会开设为期约一年半的非脱产教育培训项目,以“雨课堂”平台在线互动式教学为主。项目第1期于2020年3月开课、第2期于9月开课,每期分别设置了高级班、中级班2个层次。课程特色是邀请国内外在应用行为分析专业领域具有丰富授课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以及由清华大学校内外专家从生物医学、美术学、语言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整合模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同时,该课程与国际职业认证体系接轨,学员在完成实操课程、通过理论考试后将获得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BCaBA)资质。课程共计130余名学员,这将是一支推动中国孤独症康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专业力量。

图 《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项目组主要成员:张烈、康尼、徐紫薇、吴佳睿、栗立瑾、王芳、张曼琳.png

图 “孤独症康复教育专业课程”项目组主要成员:张烈、康尼、徐紫薇、吴佳睿、栗立瑾、王芳、张曼琳

 文字、编辑/康尼

 

All Right Reserved ©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2018 ICP备14033128号

联系电话:010-62798379

邮箱:adi@mail.tsinghua.edu.cn

扫描关注微博

扫描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