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社会发展与人的未来

2018-10-16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2018年10月15日,秋高气爽,清华园里的银杏树以金灿灿的枝叶迎接来自世界各国与全国各地的无障碍专家、政府代表、企业代表以及关心无障碍事业发展的残障人士,共同参与在清华大学主楼召开的“包容与多样”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暨(第三届)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年会。曾是清华学子的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作为清华大学“包容与多样”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的嘉宾,进行了题为“社会发展与人的未来”主旨发言。(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实录进行编辑整理)

1586526560285022670.jpg

图  郝景芳正在演讲


一、预测的艺术:对未来预测的三种方法

 趋势:是指事物连续发展的动向。通过过去规律推测未来发展的长期变化。比如说经济在上升(或下降),人口在上升(或下降)的这种长期发展趋势。

 周期:是指是事物按照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间隔。通过过去规律推测未来发展的短期变化。例如一些经济图表中上上下下的线条,显示银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房地产市场的上下起伏周期等等。

 模型:有基础假设推测新未来。趋势和周期的基本原理都是由过去的数据直接推导未来。但未来是否会按照过去的规律发展?若出现新的变化、新的现象和拐点,结果会怎么样?其实是没办预测的,但是可以按照某一个微观的创新的模型,去推导未来。

 

二、趋势: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1586517164721085036.png

图 推测人的未来的几种基本方法

  上图是用于推测人的未来的几种基本方法(暂不推测经济的未来)。我们以上万年的尺度,看看与人有关的发展趋势:

  大约一万年前,整个社会生活生产模式很简单,人们在外进行采集和狩猎,在家抚育孩子;

  约八千年前,开始进入士、农、工、商的农业社会,以务农为主,经商为辅,少量群体进行管理统治;

  当发展到工业社会(按国家的GDP分类)时就开始把人的状态、工作分成了十几种类,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人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同样,社会事务的规律也开始不断变化,例如社会制度究竟应是集权还是分权?世界上国家的数量是多还是少?人类的语言发展趋势是什么?社会经济发展何时上升、何时下降等诸多因素都是不确定的。

  但是,人的多样性和身份的多元化在增加,这一发展趋势是完全确定的。也就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和身份,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而出现和增加。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赋予人们的多元选择,将来人们将更加自由的决定自己去哪里、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以上万年的尺度来判断,未来社会的自由度和多样性会持续增加。

  目前,中国已开始逐渐步入信息社会,“内容生产和分发”变得耳熟能详,也就是日常大家讨论的知识付费,以及数据生产和分发、沟通交流、信息分析、人工智能、个人IP等所谓的新经济话题,都是把知识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贸易的主体和商品。

 当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比例缩小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贡献占比低于20%)将真正深入到信息社会。那时主要的经济贡献就依赖于知识生产、信息生产等领域,那时人类将会进入到脑力劳动的社会,也就是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中,残障人士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参与程度将大幅提高。因为农业和工业社会时期,人们必须集中到工厂工作,或者需要更多的体力劳动,而步入到信息社会之后,工作手段的多样性增加,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身份也会随着职业选择增多而变化,也就不会受传统社会的很多规则和偏见所束缚。

 相信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残障人士、老人还是受疾病困扰的人,大家的选择权、自由度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周期,社会分配与人口流动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户籍制度并控制人口流动,从秦汉时期按照家庭户籍分配土地的“编户齐民与授田制”;再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宋代的“五等丁产薄”;到元明时期,会根据老百姓的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划分来承担不同的义务;到了雍正王朝的中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这一制度属于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过程虽漫长但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人的流动性是不可阻挡的。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目前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越来越强。

 按这种周期规律分析,和平年代人的社会分工和流动性一定会增强。

 

四、模型:人的自我完善

1586517227346026848.jpg

图 模型:人的自我完善

  从微观的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出发,人们有食物、水、空气等生理需求,有对于健康和稳定之类的安全需求,也有友谊和爱情等社交需求,都渴望获得社会尊重,最终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每一种需求都无关这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社会分工。

  未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因需求而改变。如从70年代改革开放80年代第一波商品经济,类似生产食物、饮料、衣物等就会发家致富的小商品经济,那时整个社会物资短缺,民众需要首先满足有关于衣食的基本需求;90年代之后,商品经济达到第一轮饱和,房子是我们对于安全感需求最大的保障,社会进入到房地产经济为主的时代,大概在2013年以此为主的需求基本饱和。近几年,人们在吃饱、穿暖、有房子住之后,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来满足社交需求,以及人们又逐渐通过知识付费来满足个人的成长和晋升。这些变化,无关人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每一个人都有。未来(几十年后)每一个人在心灵上的自我实现,会成为社会或者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需求来源,这是未来一定会看到的趋势。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向会是一些能够发挥个人特长与能力的创造性的工作。

  以美国为例,目前IP密集型(指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贡献非常重要的领域,就业率约占27%(欧洲这个领域的就业率已约占40%)。但是目前在中国的比例不到5%,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向下波动,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会很快进入到以自我实现为主的发展阶段,即每个人都能自由、平等的发挥创造力,以知识贡献作为价值载体的来源。

 

五、新因素:智能技术发展

1586517265398090502.png

图  未来智能技术发展的劳动就业趋势图

  左侧图表是2000年以后全球的劳动就业趋势,绿线显示的是非标准化的脑力劳动,持续在增加;黄线是标准化重性工作,基本保持平稳;蓝线是非标准化的体力手工劳动,持续性的减少。也可以看出,因为发达国家自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已经开始,大量标准化的重复性劳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所以发达国家非标准化的脑力劳动在过去大大增加,一些非标准化的体力工作(如家政服务)也在增加,但是标准化的工作在大量减少。整体趋势是倾向于各种非标准化的脑力劳动领域在发展,例如高级的定制化服务、相对复杂的咨询、具有创意性的营销等都算非标准化的脑力劳动者。

  未来这种发展趋势也会让整个社会的包容度增加,同时现在各种辅助设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会消除一定的身体障碍,减少限制。从这种发展趋势来看,会让身体有障碍的人会越来越便利。


六、未来

  以高级智力活动为主的多样人生。整个社会的多样性和自由度将增加,个人不再受科层制约束;未来的社会流动性将增加,人们进行转换职业将会变得更加普遍;未来高级智力活动脑力活动都会增加。人们会拥有一个更多元、更包容的社会。

  希望目前各种辅助设施、设备能够真正的帮助到身体有障碍的人,让他们能够在智力上、脑力上获得更大的提升,也能更好的实现自我,实现一个更多样的人生。

 

郝景芳简介:

科幻作家、经济研究员。

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13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副主任,2018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自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曾出版长篇小说《流浪苍穹》,《生于一九八四》,短篇小说集《去远方》《孤独深处》,文化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2016年8月21日,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创立儿童教育品牌“童行学院”,致力于打造儿童通识教育体系,并带来可持续的公益教育。


All Right Reserved ©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2018 ICP备14033128号

联系电话:010-62798379

邮箱:adi@mail.tsinghua.edu.cn

扫描关注微博

扫描关注公众号